都怪鷹角,害得我不想回遊民上班了

2024-05-07     菁菁

在我學過那粗淺的音樂鑑賞課程中,有著這樣一個關鍵詞:

「聯覺」。

它的另一個表達,叫通感。就像課本上的那句「連香氣都是紫色的」一樣。

音符本無色、無味,可你卻總能從中聽到冷與熱、聽到春夏秋冬的輪迴、聽到星辰與大海的交輝、聽到人類的一切情感。

它是人類共通的語言。

應鷹角的邀請,我正前往《明日方舟》音律聯覺和嘉年華的路上。

都怪鷹角,害得我不想回遊民上班了

彼時的我,還剛剛沉浸官方那五周年活動那降井、送月卡、超大杯劇情等一眾好評操作的歡喜之中,還並不知道,接下來會遇見怎樣的驚喜。

直到我踏入會場的那一刻。

音律與聯覺

那天,由於同行同事的英明決策,我坐了五趟地鐵,最後跌跌撞撞地闖進了音律聯覺現場。

在館內坐下後,我逐漸意識到,這次和以往似乎有些不一樣。

我來時那大巴車的接駁調度,我坐下後場地的座椅安排,都比往年要更加合理;而那個超長超大的主場螢幕,似乎向我暗示著這個夜晚註定不會平凡。

今年這次音律聯覺,就像是對《明日方舟》這個世界的一次巡旅。

它用玩家們已經熟悉的音樂穿針引線,串聯起泰拉大陸的每一處地方;它就像是一支筆,繪製出一幅異世界的錦繡山河。

VCR開場之後,響起的是交響樂。

若是論及古典樂的改編,應當首推「萊塔尼亞」這個音樂之國,首推4.5周年的《崔林特爾梅之金》。

它將蕭邦的夜曲(Op.9,No.1)移調,把那原版纏綿的思緒轉為空曠而寂冷的獨思;它將舒伯特的《魔王》改編,把原本父親面對魔王不安的小提琴躁動,轉化成了巫王的狂熱與恢弘;它用古老傳統的低吟和現代電音的衝擊,構成了阿爾圖羅的個人曲《Revealing》。

都怪鷹角,害得我不想回遊民上班了

都怪鷹角,害得我不想回遊民上班了

以上分析源自該視頻

這繪世的畫卷,已然徐徐展開。

它起於萊塔尼亞、拂過我們熟悉的烏薩斯,隨後到達萬眾期待的哥倫比亞。

都怪鷹角,害得我不想回遊民上班了

這些年來,玩家們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

作為一款劇情驅動向的遊戲,《明日方舟》劇情的頂點,在哪裡?

是《長夜臨光》,是《敘拉古人》,還是主線的《怒號光明》?

直到四周年的劇情實裝之後,絕大多數人的心裡,都出現了一個公認的巔峰:

《孤星》。

都怪鷹角,害得我不想回遊民上班了

當然,今年4月的《巴別塔》和周年的《慈悲燈塔》,也要加入方舟劇情頂點的角逐了。

弦樂響起。

在前奏音出現時、我就已經默念出了它的名字:

《Ad astra》

——Per aspera,ad astra(循此苦旅,以達星辰)。

弦樂,唯有弦樂。

高音的小提琴,如星河般流轉;現場樂團的演奏,要比原版更加的緩慢綿延;

大跨度的音程,似乎模糊了時間的概念;無邊界的韻律,讓它在空間上近乎無限延展。

寂寥的鋼琴落下兩三音,宛如星宇的迴響;

在低音區鋪音的大提琴,宛如對文明曾存在痕跡的吟唱。

空靈、永恆,如星河般璀璨,如孤星般孤獨。

都怪鷹角,害得我不想回遊民上班了

當《孤星》劇情的最後,以一個看似沒有回答的問題落幕時;當玩家閱讀完十數萬字的劇情後,再度聽見主介面的這首音樂時,這首音樂的情感,才真正完成了迴環。

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城市與家園、美好的藝術與殘酷的歷史......

苦難、戰爭、天災與摧毀一切的傲慢,思潮與理想,被賦予的偉大和生來的平等,這片渺小曠野上誕生的文明與我們曾經無比熱愛的一切......

它們唯一註定的意義,和生命最終的索求是什麼?

(劇情結束,黑屏退出)

(已獲得蝕刻章——「未來」)

而當星河的聲音悄然淡去時,名為《總轄之願》的樂音,悄然響起。

作為與《Ad astra》同名的《孤星》音樂雙壁,這次的現場,也有些許的不同。

依舊是熟悉的效果音,依舊是男女合唱的相交。只是,原本那來自收音機的老舊火箭倒計時,變成了現場萬千人的齊聲倒數吶喊。

「10」

「9」

「8」

我在現場真的看到了火箭。

我不知這樣的現場效果背後是多少次的嘗試——但我知道,我只需享受這一刻的當下。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