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種族限制 巫裔中醫放眼把中醫融進馬來社群

2023-05-28     緣分

無種族限制 巫裔中醫放眼把中醫融進馬來社群

中醫藥源遠流長,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中醫,然而隨著傳統醫藥走向專業化,中醫藥不再僅限於華人。

阿米那(Amiera Mat Aziz)和妲莉亞(Dahyla Qarya )同為小喜中醫助孕中心(Xi Fertility TCM Centre)的執業中醫,主治婦科專科。對於選擇往中醫藥發展,她們的動力皆不同,阿米那分享,中醫藥崇尚自然,包括運用望聞問切的診方法,收集病人病症、體症,然後再透過傳統草藥、針灸、拔罐讓機體在自然狀態下進行身體的自我調理、修復。「我家鄉在馬六甲,自小就住在老街上,生病時,我家人都會習慣性直接到中藥店買中藥吃。」她回憶說道,走進傳統中藥店總會看到擺放著林林總總藥材的百子櫃,還有一個打扮隨意的年老中醫師…「雖然我是巫裔,但因為從小在老街長大的關係,對華人傳統文化不感陌生。」她甚至希望把中醫藥推擴到馬來社區里,讓大家認同中醫存在的價值,同時消除中醫僅限醫治華人的傳統局限。

無種族限制 巫裔中醫放眼把中醫融進馬來社群

至於妲莉亞則被擁有千年歷史的中華文化吸引,她解釋,中醫發源於中國,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次翻閱相關信息時都方法坐上時光機一樣回到過去。」她認為,透過學習古人經驗能避免類似情境所引發的「結果」,同時從中學習。「據我觀察,華人對於保留中華文化這一塊做得不錯,這也引發我對自身文化的好奇,進而會花時間去探索。」關於中藥的起源和發展,根據資料顯示,在遠古時代,華人祖先在尋求食物和與自然界鬥爭過程中,偶然發現了某些植物有效減輕或消除疾病的作用,經過反覆嘗試,人們逐漸認識到有些植物對人體有益、有些植物對人體有害,更有些可以治病。從此當他們有損傷或患病時,就嘗試尋找藥物治病。

無種族限制 巫裔中醫放眼把中醫融進馬來社群

不諳中文的中醫

友族修讀中醫系已經少見,但不諳中文卻對中醫感興趣的更是少之又少。訪問還沒開始時,記者便問說:「你們倆位會中文嗎?」倆人搖搖頭說:「不會,只會基本的草藥名字的名稱。」倆人畢業於國際醫藥大學(IMU)中醫系,妲莉亞說,「我們的課程是以英文為主要媒介語。」不過雖然如此,她坦言,中醫有很多額外資料參考都是以中文為主,即便幸運找到翻譯版本,價格是原裝的三倍以上。阿米那這時打趣說道,「每次發現一些很好用翻譯工具,我們都會互相分享,而且現在有ChatGPT的幫忙,情況就更好了。」不過她說,自己會「認」某些中文字體。 「我不是那種靠記書的人,所以對我來說,當初要『認』這些中文字體還真的滿挑戰的。 」她坦言,期間不僅有超過一次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最後還是咬緊牙關撐了下去。即便成功拿下中醫執照,挑戰也是一個接一個來。「實習時,因為沒有收費的關係,病患一般都不會挑選醫師。」但來到正式執業時,她說:「有很多華人病患無法接受巫裔中醫師。」阿米那坦言,自己曾被病人質疑看得懂醫書嗎?「更有病人在一看到我是巫裔後,直接立馬站起來說要換醫師!」說不傷人嗎?她笑笑說:說不傷心也是騙人的。她目前的病患以巫裔為主,接下來是華裔,然後再到其他種族。至於妲莉亞則和阿米哪擁有不一樣的命運,她說:「我反而是在實習的時候被嫌棄。」

中醫除了推拿和針灸治療,許多藥物均是草藥為主,但有些時候中醫治療還是得有動物組織或酒精來作為藥引,對於面對藥引是否清真或違反教條問題,阿米那坦言,自己不是宗教局,所以無法決定哪一個藥物不清真,但作為同為穆斯林同胞,她可以給予友族同胞更詳細的解釋,至於病患是否要攝取則取決他們自己的決定。「其實在伊斯蘭教義里,如果是為了救人是可以額外處理的,但還是要取決於病人本身的接受程度。」她解釋,病人們真的介意可以先用針灸治療,假如功效不達標,才使用草藥也是可以。對於巫裔對於中醫的接受度,她則表示,「經過新冠肺炎後,很有同胞其實都已經能夠接受。」因為在疫情初期,西醫未有藥物可以醫治,當時唯一「藥物」只有中藥。

無種族限制 巫裔中醫放眼把中醫融進馬來社群

幫助到病人是最大的成就

作為一位婦產科醫師,同時在醫助孕中心服務,阿米那說:「最大的成就莫過於是成功育出一個新生命。」妲莉亞補充說道,有數據指出,透過中西合併有效讓懷孕機率提高。「對我們來說,中醫和西醫都是醫療方案,只要救到生命就是好方案。」對於中醫藥目前在我國扮演的地位,阿米那說,衛生部在憲報頒布2021年傳統與輔助醫藥條規,意味著中醫和西醫一樣也需要註冊,讓中醫地位合法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