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各大顯示器廠商們來說,OLED面板始終是個令人糾結的存在。
一方面,它擁有極高的刷新率,極其優秀的顯示效果,生產技術也是相當成熟,並不存在過高的門檻。而另一方面,因為產量和良品率低的緣故,OLED面板的價格始終居高不下,且存在至今無法根治的「燒屏」問題,使得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敢花大價錢去碰運氣。
相比之下,價格更便宜,顯示效果和刷新率都過關,可視角度還大的IPS屏更受玩家們青睞。儘管IPS屏也有著自己的「漏光」問題,但正常使用中它幾乎不會對用戶造成什麼影響,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市場上的主流。
其實了解顯示器面板的人都知道,沒有哪種面板能做到完全替代另一類,它們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缺點,因此從LCD的驚艷亮相,到VA屏的半路殺出,再到IPS再到的廣泛普及,各大廠商所選用的顯示器面板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至於誰是舞台上的下一主角,則是一場關乎價格與優缺點的較量。
陷入瓶頸
而現如今,IPS雖憑藉著自己的「長板可看,短板夠長」打下了市場上的大半江山,但它並不是所謂的「完美解決方案」。多年以來,廠商們紛紛不斷地在其他面板上下功夫,想靠著關鍵技術的突破,給競爭對手來波小小震撼的想法早已有之,且現如今已有苗頭出現。
這個苗頭就是OLED顯示器。
要知道在2019年之前,OLED顯示器還只是CES展會上的前瞻概念產品,誰也沒能想到它能這麼快的問世。到了19年9月,五花八門的OLED顯示器已經在購物網站登台亮相,堪稱是閃電般入局。
但是入局歸入局,如果你經歷過那一時期便會發現,當時像我們常用的27寸、23寸的顯示器少之又少,反而大多是15.6寸和40多寸的產品占據了主流。瞎子都能看出來,像這種尺寸奇怪的OLED屏壓根兒就不是奔著顯示器產品線來的,而是瞄準的是筆記本和電視市場。
明明當時電競產業火熱,又恰逢購機熱潮,OLED顯示器實力又能打,為啥大家都不願進入這條產品線?說歸到底還是上文中提到的兩個問題,一個是貴,一個是「燒屏」。
OLED的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本身的用料貴,而且生產的廠家特別少,其中還有不少是做手機螢幕和電視螢幕的,技術上就根本觸達不了,而低迷的市場需求更是拉高了單個面板的成本,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大屏OLED顯示器的價格一直就打不下來。
再一個,自發光的OLED面板製作工藝極其複雜,良品率很低,而報廢的用料和人工也會算在成本里,更進一步影響了它的價格。
至於「燒屏」,是指螢幕長時間靜止顯示某個畫面時會留下殘影,而且不可逆,嚴重影響用戶的觀感體驗。這一問題在大屏OLED上表現的尤其明顯,且至今無法根治,成為了OLED顯示器難以擺脫的痼疾。
很顯然,隨著硬體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於畫面、刷新率的要求水漲船高,而IPS面板的潛力幾乎被發掘殆盡。而有高色域、高對比度、高響應的OLED顯示器很有可能成為新的主流,所以解決OLED顯示器的固有問題迫在眉睫,誰能做出突破誰就能占得先機。
揚長避短
在聊解決方案之前,我們先得明白目前的顯示器市場行情如何。
首先是產業鏈上的變化。
從2021年開始,作為顯示器面板領域龍頭的LG開始發力,擴建了自家的OLED面板生產線,將27英寸的OLED面板作為主要產品推向市場。
LG所開的這條生產線對市場的影響確實很大,一方面他們提高了品控,使得良品率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加大產量來把價格打下來,其目的顯然在於搶占空白市場。
就結果來看,現在市面上的OLED顯示器雖然還是主打大幾千元的高端市場,但是相較於之前已經有著較大幅度的降低。也就是說LG幾乎憑藉著一己之力掀起了一陣OLED浪潮,使其成為了市場上新的競爭者。
未完待續,請點擊第2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