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3日訊)地方政府發展部長倪可敏指出,馬來西亞有1324間華小,學生總人數達至52萬人,其中25%學生為友族,這意味著華小不再是華社大專利,而是全民學校。
他表示,在這52萬名小學生當中,巫裔及印裔占12萬人,顯然華小成了三大民族的選擇,以華社格局而言,這將會是越走越寬,漸行漸好的結局。
他也舉出先例,除了前怡保市長的4名孩子就讀華校,一些部門秘書長也選擇將孩子送入華校學習,他希望會有更多巫裔在華小畢業,通曉華語以及了解華裔文化後,將華裔中庸思想帶給友族。
「如此一來,便能協助我們遏止極端種族和宗教的份子在馬來西亞興風作浪。」
他今天在怡保育才華中移交政府資助華小及華中維修撥款仿真支票儀式時,如是指出。
另外,他在記者會上指出,霹靂州擁有185間華小,是我國擁有最多華小的州屬,其中有75間全津貼華小在今年獲得525萬令吉撥款,每一間華小最少有7萬令吉撥款。
據其了解,在前朝政府執政期間,許多全津華小無法成功獲得撥款,只有185間中的37%獲取撥款。
他指出,全霹靂州的華小撥款超過1000萬令吉,再加上其他類型學校包括教會學校和獨中等,霹靂州華校撥款估計超過1500萬令吉。
另外,他也表示,華中是華文教育師資的搖籃,全國87間的華中都應該推動華中生報考大馬教育文憑華文科目以及進入師訓成為專業教師。
「現在不僅要鼓勵,更應該強制性報考華文,而此用意並非只追逐文憑,而是掌握多一種語言,對將來事業也有優勢。」
「我從小學、中學、大馬高級教育文憑至A-Level都有報讀華文,也選修中國文學,更是成功在大馬高級教育文憑中,考取中文科和中國文學A+佳績,隨著進入馬大法律系。報考中文絕對有優勢,不會吃虧。」
出席者包括育才華中董事長拿督廖志明、署理董事長拿督關和貴、董事何兆榮、校長林松江;育才華小董事長拿督高利發、副董事長陳道恭、校長陳志明和家協主席葉建來。
出席國州議員包括行政議員鄭國霖與羅思義;行動黨怡保東區國會議員李存孝、桂和州議員崔慈恩、兵如港州議員吳錫華、萬里望州議員周錦歡、文冬州議員杜絲、克蘭芝州議員古海燕和怡保市議員黃家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