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近年大力推行無現金交易,昨天(13日)又釋出一項相關的重大宣布:
預計到了2025年,我國所有中小學、初級學院和勵仁高中的學生,在校內都可使用智能手錶、易通卡等無現金付款方式。
這並非全新計劃。
這個名為「儲蓄銀行智能夥伴」的計劃在2017年已推出,迄今在80所中小學實行。星展和儲蓄銀行與教育部簽訂諒解備忘錄,未來三年內,要把它擴大至全國學府。
學生往後可在食堂利用智能手錶、易通卡或車資卡付費。(海峽時報)目前已有約4萬名中小學學生使用智能手錶,在校內食堂或文具店消費時,用手錶輕輕觸碰設置在櫃檯的終端機就行了。這些終端機也接受學生使用通勤時的易通卡或車資卡來付費。
三年後,「無現金校園」里的學生們,人人一隻表或一張卡,根本無需帶錢包出門,「滴」的一聲就能結帳,感覺更省事省時,十分便利。
過去幾年,尤其在疫情期間,我國政府鼓勵年長者學習使用無現金交易,也委派數碼大使到小販中心、咖啡店與巴剎,鼓勵攤販採用QR碼電子收費系統。
我國政府鼓勵年長者學習使用無現金交易。(聯合早報)當局現將「無現金」教育理念轉向年幼國人,讓他們從小就學會數碼付費、打好「智能」與「智慧」的基礎,邁向我國的「智慧國」願景。
況且,學生吸收能力強,對於數碼器材也不陌生,要培養「無現金」的消費概念相對容易。
無現金一代 = 不會省錢理財一代? 「無現金」新宣布令許多網民頗有微詞。(星展銀行提供)然而,新宣布令許多網民頗有微詞,認為從小灌輸「無現金」概念並不恰當。
有網民表示不支持,認為這樣一來會影響學生們對金錢價值的概念,因為他們很可能不會留意自己花了多少錢。
也有網民持相同意見,稱年幼孩子若對於金錢的理解即「手臂上冰冷的數字」,他們將無法學到節儉的意義,以及如何編制預算。
也有網民建議,不應從小學開始推行計劃,畢竟讓小學生使用現金還是有價值的做法,能夠讓他們學到什麼是金錢和儲蓄。
這些留言一致的論點就是,「觸碰式」付費意味著少了「收錢和找錢」的舉動,似乎剝削了學生們學習算錢的機會,久而久之愛買什麼就買,不懂得省錢。
實際上,在新計劃下,學生和家長仍可以利用「儲蓄銀行智能夥伴」應用查看消費記錄和儲蓄。
家長也可設定孩子每天的花費限額,如同給予零用錢,孩子也能為自己設置儲蓄目標。
有網民指出,身為家長應早就意識到,孩子不僅僅使用易通卡通勤,也在用它來支付其他消費。(海峽時報)有支持此計劃的網民說,我們不應該先入為主,認為「無形交易」就會導致孩子自然不會明白金錢的價值。
「我們是出於自己難以理解,就假定成長過程中作為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孩子們也難以理解(金錢的價值)?還是低估了家長們在教養孩子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有網民進一步指出,身為家長應早就意識到,孩子不僅僅使用易通卡通勤,也在用它來支付其他消費。因此孩子卡上經常不夠錢,促使家長必須及早幫他們充值易通卡,否則他們就無法搭巴士或地鐵到學校或回家。
「親力親為教育孩子吧。社會正邁向效率化,別依賴社會教育你的孩子。」
數碼化是大勢所趨,但也有人擔心「步伐走得太快」,深怕紙鈔走入歷史。未來孩子腦中可能會時常浮現的一道問題就是:
「鈔票是什麼?」
只能說,凡事猶如硬幣一樣,皆有兩面。
虎爸虎媽更關注的是:小六會考的考題也得「跟上數碼時代的腳步」啊,別再考驗孩子們如何計算硬幣了。